2014080508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本所资讯 > 法律评述

法律评述

走进瑷珲
发布时间:2009.09.18 阅读:276
  读中学的时候便知道有个《中俄瑷珲条约》,却一直不知道瑷珲是黑龙江省的一座距黑河市约30公里的古城,当然,更不会想到瑷珲还有一座历史陈列馆,每天它都用大量的历史文献不断向人们诉说那段屈辱的历史。
  《瑷珲条约》只有三条,总共才五句话,不到500字,可是字字千钧。它一反《尼布楚条约》的约定,把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除江东六十四屯外)划归俄国,还把乌苏里江以东的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更为严重的是,虽然清政府没有马上批准它,但它开了割地求和的恶例,在后来的《北京条约》、《天津条约》、《伊犁条约》和《马关条约》中,割地求和,或者说以领土主权换取苟且偷生,成了清政府的惯用手法,沙俄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侵占的中国领土总计达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清政府有可能不签《瑷珲条约》吗?不错,在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的1858年,清王朝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内外交困之中。1840年6月,英国为继续向中国倾销鸦片悍然发动鸦片战争,导致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香港岛因此被租借给英国,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中国还要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等等;1844年7月、10月,美国和法国也效仿英国,先后威逼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获得与英国同样的特权。
1950年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战乱使人民流离失所,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1854年,在鸦片战争中受害最深、战后战争赔款分担最重的广东爆发了天地会起义;广西则先后爆发了永淳起义、新宁州起义;贵州爆发了苗军、号军起义;云南和陕、甘、宁、青又先后爆发了回民起义。在内乱四起、清政府穷于应付之际,英法等国为了扩大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瑷珲条约》签订时,与太平天国起义军的战争正在进行,第二次鸦片战争也没有结束,内忧外患已使国力日衰,但是,所有这一切,并未构成清政府割地给沙俄的理由。事实上,当时英、法等国虽然侵略成性,却没有把侵占领土作为主要目标,就与中国相处的地理位置而言,当时他们也没有足够的军队和移民来支持领土侵占政策,所以在《南京条约》和后来的《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除租借香港岛、澳门、九龙外,赔偿、通商、开放口岸、传教和领事裁判权是主要目的。当时真正处心积虑想侵占中国领土的就是俄罗斯,可俄罗斯并未对清政府构成迫在眉睫的威胁,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俄罗斯在东北的军事骚扰也未触及清王朝的生死存亡,可以说,是俄罗斯的趁火打劫,清政府对形势的严重误判导致了《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诞生和大批土地的割让。这段历史之所以让人备感屈辱,是因为清政府的极其软弱和无能遭遇沙皇俄国的极其贪婪和无耻,致使俄罗斯几乎没有付出什么代价就夺取了我们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需要反思的还有清政府实施的边境治理政策。过去听说沙皇把那些革命家流放到西伯利亚,总以为他是用寒冷来惩罚那些叛逆者,现在终于明白,作为一个对土地有无限贪欲的统治者,深知对领土而言,占领才是硬道理,他是把流放作为领土扩张的工具,让囚犯到荒无人烟地区对土地进行实际占领。反观满清政府,在东北地区实施的却是“柳条边”政策,它将满族兴起的地区作为“龙兴之地”而列为禁区,修边壕,植柳树,禁止边内外百姓自由穿越打猎和放牧,同时也限制汉人向满洲北部移居。该政策的实施直接导致东北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萧条,使沙俄有机可乘,得以向东北北部地区大量殖民,造成土地占有的既成事实。历史上,早在公元190-219年,曹操就在江下实施屯田制,募兵垦荒或募民种田,后在全国尤其是边境地区大力推广;1954年中央政府批准组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地区承担国家赋予的屯垦和戍边的双重职责,对维护边境稳定、巩固国家疆界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相比之下, “柳条边”政策更显得愚不可及。

  退一步说,即使沙俄军队已经大兵压境,即使“柳条边”政策已经引狼入室,也不等于满清政府就可以割让土地。须知人民和土地是国家两大根本,领土主权直接涉及国家的核心利益。十月革命以后,苏维埃政府曾经在1917年和1919年两次发表对华宣言,声明废除沙俄与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并承诺将沙俄侵占的中国土地全部交还给中国,但这一承诺至今未兑现,说明不管什么样的政治信仰和意识形态,都改变不了领土利益是国家的核心利益这一基本事实。在中国的历史上,那些丧失过土地的统治者从来就为历史所不屑,为人民所不齿。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来势更为凶猛,给我国人民造成的苦难也更加深重,但全国军民万众一心,坚持抗战守土。南京沦陷后,政府在人民的坚定支持下迁都继续抗战,一边在正面战场较量,一边在敌后游击抗敌,直至彻底粉碎日寇的狼子野心。同是面对侵略者,满清政府的表现却截然不同,既没有全民动员的能力,也没有迁都抗战或上山打游击的勇气。后来八国联军入京时,慈禧倒是拉着光绪等到西安走了一趟,但不是迁都抗战,而是逃命。的确,一个把统治利益凌驾于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之上、为维护专制统治动辄牺牲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统治集团,最后的结局除了逃命还能是别的吗?还是那句著名的断言:没有任何军队是被敌人打败的,他们的失败首先归因于自身抵抗力的丧失。所以,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丢失,与其说是因为沙俄的贪欲无度和巧取豪夺,不如说是因为满清政府的愚蠢和无能。它同时也说明,那些不平等条约之所以不能作为今天两国划定边界的合理基础,不仅因为这些条约是不平等的和丧权辱国的,更因为满清政府在当时没有代表国家利益,它的所作所为根本没有得到人民的同意和授权。
  夜色渐渐降临,瑷珲城显得格外宁静。它象是躺在母亲怀里的受伤的孩子,轻轻地讲诉往日的不幸和不平。今年已是改革开发三十周年,多少同胞早已在为大国崛起和民族复兴而激动不已。但是,且慢,我们可否冷静些,先抽空到瑷珲来看一看?
  * 有关不平等条约的割地情况:
  1858年 中俄《瑷辉条约》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多万平方千米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约40万平方千米

  1864年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万多平方千米

  19世纪 80年代 《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五个勘界议定书 中国西北部 7万多平方千米